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

房地產圓夢系列之(13)圓一個"地主"夢?


房地產圓夢系列之(13)圓一個"地主"夢?

南澳時報/王鵬 

私有化的土地,市場化的經濟,法律下的產權保護,居然讓做“地主”的夢想在這個國家成爲可能,於是,有人提出,在澳州投資房地產,就是做新一代“地主”。回想在過去的封建社會,地主們依靠擁有土地,收稅納租,即使閒賦於家中無所事事,也可以成爲社會中的大富豪。而現在在澳洲,如果你坐擁幾十套房產,每通過繳租便可有頗爲可觀的收入,同比而言,實在是大同小異而已。

 
澳洲的房地產市場,在過去20年裏,平均每年增長10%,每七年翻一番,從資本回報的角度來看,仍然是頗爲可觀的。按照這種趨勢,投資者只要投資房地產,雖然每年根據市場的變化回報率或多或少有所不同,有的年份可能只有4%,而有的年份回報率則會有20%,但平均下來,每年仍然會有10%的回報。而且,房地產是實實在在的財產,看得見摸得著,具有保值增值的潛力,所以被大多數投資者所偏愛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筆者曾經不止一次地聽説,有人僅僅用開始時的幾萬澳幣,在短短幾年之內,可以不斷買進物業,最後擁有上百套地產,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夢想和財務自由,真正成爲新一代地主。這樣的案例無不被稱爲創業史上的神話與奇跡。朋友現在的房東,義大利後裔,80年代初來到阿德萊得,兄弟幾個來澳州後都從事建築行業,因爲當時的房價低迷不堪,所以建築業也不景氣。於是,幾個人合計之後,合夥購買和建造了數棟房產。而當嚴冬過後,在90年代初,房地產市場開始復蘇,房價一路狂飆,短短幾年內就翻了一倍。那次的爆升,為他們在房地產領域奠定了雄厚的基礎,使他們有資本做真正意義上的地主。


在房地產仲介工作好幾年的女士,一直過著朝九晚五的日子,生活平靜安逸。但是,隨著年齡的增大,這種生活逐漸滿足不了她的需要,內心的不安也越來越激烈,她不甘心這樣打一輩子工,因爲她想創造一番自己的事業,早日擺脫對金錢的困境。於是99年,在再三考慮之下,她選擇了自己比較熟悉的房地產行業,用自己僅有的儲蓄4萬澳元,貸款買了兩處連體的unit。租掉之後,房租收入基本能夠付每週的分期付款。市場果然在她的預期之內,兩年之後,房價上漲了40%,於是她賣掉2套unit, 輕輕鬆鬆淨賺10萬澳幣。她憑藉自己對房地產市場的判斷,在10年之後的今天,已經擁有10幾套房產,身價在400萬以上。


像這種創業的奇跡還有很多,都在行業內被傳的神乎其神。但是,奇跡之所以是奇跡,是因爲它發生的概率不高,而且,只有眼光敏銳,見解獨到的人,才能把握住稍縱即逝的時機。而作爲普通投資者,如果資金不充足,當房租收益不夠繳納放貸時,很容易出現資金鏈斷裂,從而導致財政危機。所以,在澳洲想做地主達到“不勞而獲”也並非易事。

 
需要提醒的是,對於任何投資,投資的收益都是和風險成正比的,風險越大,投資的回報則越高,反之,風險越小,投資的回報則越小。所以,投資者在做投資之前,應該對自己所期望的回報有個預期,如果投資者打算做中長期投資,而且期望投資回報率為10%,那麽投資房地產將會是再好不過的選擇。但是,如果投資者渴望短時期內致富,10%的回報顯然是不夠的,那麽只有提高回報率才能滿足需求,而與此同時,回報率的上升則必定提升了風險。有些人對市場的觀察敏銳,又有及時獲取資訊的能力,他們能準確預測市場走勢,從而知道什麽時候該買,什麽時候該賣,利用有限的資金獲取最大化的利潤。


但是,短期內通過把握房地產市場的走勢,倒買倒賣,賺取差價獲得豐厚利潤的方法,不能稱之爲投資,而只能稱為投機。因爲對市場的預測總是會有風險的,誰也説不準市場的走勢是什麽,一旦實際的走勢與預期不同,對於投機者,將面臨巨大的財務壓力。前兩年,朋友在悉尼投資了一出房產,可沒想到房市沒有上升,反而開始疲軟。更爲嚴重的是,他收取的租金不足以支付每月的貸款,他只能用部分工資進行還貸,而問題並不能在短時間內解決,生活的壓力隨之增大。最後,眼看著自己的投資在縮水,卻也無能爲力,他迫於壓力,將購得的投資房虧本轉讓。


大多數投機者,都會利用銀行貸款借款買房,利用銀行的錢為自己賺錢,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杠杆的作用,僅僅用少一部分錢來賺取數倍的利潤。有一些人,他們敢於冒險,對市場預計準確,於是取得了成功,在短短幾年內成爲百萬、千萬富翁。還有一些人,由於購買的地段好,地價在短時間內翻番,賺的盆滿砵滿,對於這種情況只能歸結於有好運氣的成份。而一般情況下,賺錢的多少就和你投資的風險有關,想賺多少錢,你自己來決定吧!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